Skip to main content

《認知覺醒》讀後感 / 筆記

· 4 min read

我閱讀這本書的動機來自於 本子在隔壁 的推薦

拖延?迷茫?焦慮?虛無?這些超治癒好書,可能會成為你的解藥 - YouTube

不然的話封面寫着什麼 XX 「覺醒」,什麼「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 這類的文字我是沒有興趣看的,聽起來水份就很重

書中探討了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並提出了一些關於自我提升和認知改變的實用建議

《原子習慣》讀後感 / 筆記

· 8 min read

這是我博客第一本書的讀後感,希望不是最後一個(

下次應該一邊看的時候一邊寫,看完回來再整理的時間比起看書的時間更加多

《原子習慣》算是很有名的書吧,最近在自閉狀態就買書看一下

下面是看到比較有趣的地方說一下,筆記,再加個人經歷,詳細還是看書

文字記錄的必要

· 3 min read

說是文字,事實上是指所有可以用於記錄的載體。不拘束於紙質和墨水,可以是指圖片、影像、或者石頭。

人類大腦的記憶有上限,通常只會記得最近發生的事,記憶要變成長期記憶需要大量時間。文字記錄就如外置記憶體,將資料轉移到文字之中,降低大腦負擔。

抽象

想像一下,不允許文字記錄,要所有數學家用腦記下某些結論,並口耳相傳地傳遞,相信數學體系很難成型。數學很依靠抽象,建基於以往所建立的結論,當在用筆寫下成立或不成立時,這字的背後是抽象了整個推理過程。

曾經有個數學家笑話是:如果房子着火了,可以用水救熄。那麼如果房子沒有着火,就要把它點着,因為這樣可以把一個未知問題轉化為已知問題。

記筆記也是抽象的過程。曾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概念,最後精簡化寫下,代表的就是你這個學習的過程。往回閱讀筆記時,就可以減少重新學習的時間。

又一次重開博客

· 3 min read

最初是在知乎和 ithelp 上寫一些文章,目前已經開了三次

第一次 - Jekyll template

第一次是用 GitHub page + Jekyll,2020 年,用別人 template,發現維護這東西很麻煩,花時間找圖片,建設博客的時間比起寫文章還多

寫了半年時間就沒有再寫了,大約 10 篇文章,沒什麼心力寫

第二次 - GitHub repository

第二次是直接在 GitHub 開一個 repository ,just markdown ,2023 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