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讀後感 / 筆記
· 4 min read
我閱讀這本書的動機來自於 本子在隔壁 的推薦
在 拖延?迷茫?焦慮?虛無?這些超治癒好書,可能會成為你的解藥 - YouTube
不然的話封面寫着什麼 XX 「覺醒」,什麼「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 這類的文字我是沒有興趣看的,聽起來水份就很重
書中探討了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並提出了一些關於自我提升和認知改變的實用建議
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
作者將人類大腦分為三重結構: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
這三部分分別對應我們的基本生存需求、情感反應以及理性思考
本能腦負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如飢餓、口渴和戰鬥逃跑反應
情緒腦則掌管我們的喜怒哀樂和社會認同感
而理智腦則是我們進行邏輯思考、規劃和決策的核心
然而,理智腦的發展時間遠短於本能腦和情緒腦,這導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許多決策往往受到本能和情緒的驅使,而非理性思考。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常常會陷入拖延、焦慮等情緒困境中。
學習方式:清晰目標與有效反饋
- 清晰目標(消除模糊)
- 專注
- 有效反饋(缺乏耐心是人類的天性)
- 在困難適中的區域練習
「只學讓自己觸動的」
作者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只學讓自己觸動的」
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掌握所有的知識,而是應該專注於那些與我們已有知識體系產生共鳴的部分
如果新學習的知識不能和已有的知識有足夠的關聯,它就存活不了太久
看一本書只需要尋找觸動點,不需要全盤掌握
我自己的經歷
作者講解「元認知」時提及的「靈魂伴侶」,是指幻想身邊有一個人監察和指導你
我有時會做這件事
假設有一個靈魂在另一個角度審視着我
這跟「慎獨」不謀而合
—— 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亦不作不見得人的事情
(所以就幻想不是無人看見)
(根本精神病)
作者有做每日反思
記得以前小時候晚上睡不着,每天睡覺回想自己這天做過什麼、學過什麼,直至睡着為止
我懷疑思考量增加會導致智力上升
最後
我沒有詳細寫所有東西,畢竟「只學讓自己觸動的」,對吧(
詳細可以看別人寫的:《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 Roger's Blog